“以为捡了个便宜二手车,没想到上牌的时候却被车管所拦住了,说是车架号有凿改痕迹,需要进行司法鉴定。”最近,南天所痕迹室受理了一宗委托,要求对一辆车的车架号进行鉴定。原来,市民李先生最近买了一辆二手车,价格比正常价格便宜了将近三分之一,结果李先生去车管所上牌的时候,却被车管所怀疑这辆车的车架号经过了非法改动。
受理委托后,痕迹鉴定专家对车辆进行了全方面的检查,读取车辆的VIN码,发现虽然行车电脑里的车架号与汽车铭牌上的车架号保持一致,但对车身上的车架钢印号进行化学药剂显现后,发现了明显的凿改痕迹,说明这辆车的车架号经过了非法改动。
什么是车架号
所谓车架号,即车辆识别代号(VIN 码),是由 17 位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唯一编码,如同车辆的 “身份证号”。它不仅记录着车辆的生产厂家、车型、出厂年份等核心信息,更与车辆的登记、过户、保险、年检,乃至事故、盗抢记录紧密绑定,是监管部门追溯车辆合法性的关键依据。
为何有人敢对车架号 “下狠手”
其一,车辆本身是盗抢车或抵押车,原车架号关联着违法记录,凿改后可掩盖 “黑历史”,试图蒙混过关完成过户;
其二,车辆是严重事故车、泡水车或报废车,原车架号对应的车况档案 “见不得人”,改号后能规避检测,以正常车辆价格售卖;
其三,部分走私车或手续不全的 “套牌车”,因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登记,只能通过凿改车架号 “套用” 其他车辆的合法身份,企图绕过监管上牌。无论哪种情况,凿改车架号的本质,都是对车辆合法性的 “伪造”,最终坑害的都是不知情的消费者。
凿改车架号的法律责任
从法律层面看,凿改车架号首先触碰的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的红线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,伪造、变造、买卖或者盗窃、抢夺、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,并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车架号作为车辆登记的核心凭证,其合法性受国家机关监管,凿改行为本质上属于 “变造国家机关证件”,一旦查实,涉事者将面临刑事处罚。
即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,行政责任也同样严厉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 “伪造、变造或者使用伪造、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、号牌、行驶证、检验合格标志、保险标志”,而车架号是机动车登记的核心信息,凿改后将直接导致车辆登记信息无效。根据该法第九十六条,涉事车辆将被依法扣押,驾驶人或车主将面临 2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,若情节严重,还可能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。
购买二手车如何防范凿改车架号
首先,务必通过正规二手车市场或有资质的平台购车,避免从个人手中购买手续不全的车辆;
其次,购车前要仔细核对车架号 —— 车架号通常刻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左下角、发动机舱或底盘处,需检查编码是否清晰、有无凿改痕迹,同时对照机动车登记证书、行驶证上的车架号,确保 “三码一致”;
再者,可通过 “交管 12123” APP、车辆管理所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查询车辆档案,核实车辆是否有事故、盗抢、报废记录;
最后,签订购车合同时,务必明确约定 “车辆无凿改车架号、手续合法” 等条款,并留存好付款凭证、交易记录,一旦出现问题可作为维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