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实施 六大变化规范行车安全

  • 物证类鉴定
  • 2025.04.29
  •        在南天所痕迹室众多鉴定项目中,电动自行车属性鉴定案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。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,电动自行车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同时,由于非法改装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有所增多,值得人们警惕。

           某年某月,某区交警委托南天所痕迹室,对收缴的一批电动自行车进行属性鉴定,判断其是否经过改装,是否符合国家标准。南天所痕迹室立刻派出专家,对这批电动自行车进行现场勘查检验。

           经鉴定,该批电动自行车普遍存在更换超标锂电池、改装控制器解除限速、自行增加雨棚、挡风板等行为,不符合国家标准。

           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

           目前,我国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国标是2019年4月15日实施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-2018),2025年1月13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、应急管理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—2024)修订后正式对外发布,该标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,旧版标准(GB 17761—2018)将被替代。

           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六大变化

           1、增加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,提升了车辆防盗功能

           新国标首次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需配备北斗定位、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。经营性用途车辆(如物流、租赁)必须强制安装北斗模块,其他类型车辆则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是否保留该功能。

           2、增加防篡改技术,从源头遏制非法改装

           非法改装(如解除限速、更换大功率电池)是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主因之一。新国标通过技术手段大幅提高篡改难度:

           1. 电池组:禁止预留扩展接口,需与充电器、整车匹配才能使用,否则无法充电或启动。

           2. 控制器:禁止通过剪线、跳线或解码器修改功能,并需具备过压锁定功能。

           3. 限速器:集成防篡改设计,无法通过物理或软件手段调整限速值。

           3、整车塑料件比例减少,降低了火灾隐患

           新国标进一步强化了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要求,特别是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部件,需通过更严格的阻燃测试。同时,塑料使用比例被限制为整车质量的5.5%以下,推动企业采用金属或环保阻燃材料替代。

           4、整车重量上限提高,电池续航能力增加

           新国标将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。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电池的重量,这一调整不仅增加了电池容量,延长续航里程,一般认为续航里程比以前要增加30%左右。

           5、取消脚踏强制要求,增加了后视镜

           2018年版国标曾因强制安装脚踏板引发争议。新国标对此作出调整: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安装脚踏骑行装置,但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。

           6、标注车辆使用年限,明确了企业从生产到报废周期

           新国标首次要求企业在铭牌和合格证上标注“建议使用年限”,并建立覆盖生产、检测、销售的全链条质量保证体系。大型企业需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,中小企业则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,行业集中度或将提升。

           小天最后呼吁大家,注意行车安全,切勿驾驶改装电动自行车上路,安全才能回家。